人物
时段
朝代
“李炳涛” 相关资源

正史類
史鈔類
二百六十六 循吏四
列传二百六十六

循吏四

徐台英牛树梅何曰愈吴应连刘秉琳陈崇砥夏子龄萧世本 李炳涛
俞澍朱根仁邹钟俊王懋勋蒯德模林达泉方大湜陈豪

杨荣绪林启王仁福朱光第冷鼎亨孙葆田柯劭憼

涂官俊陈 ……宣惠河、金沙岭下水道四十馀里。皆藉赈兴工,民利赖之。署天津、正定两府。十三年,卒。附祀曾国籓祠。 李炳涛,
字秋槎,河南河内人。咸丰中,就职州判,谒曾国籓于军中,寻佐皖军营务。能调和将士,积功晋同知,留安徽。同治四年,国籓北征捻匪, 炳涛
上书言四事:「一,专责防堵,以严分窜;一,联络民团,以孤贼势;一,设局开荒,以资解散;一,多备火器,以夺贼长。」国籓颇采其言。檄查亳州圩, 炳涛
微服出入,尽得诸匪徒姓名及蠹役胡采林通匪虐民状,诱采林诛之,竿其首,一州惊欢。自是讼狱者咸取决于 炳涛。
按圩查阅,立条教,别良莠,戮悍贼二百,予自新者三千。期年而俗变,无盗窃者。五年,捻匪窜州境,晓诸圩以大义,虽与寇有亲故者,无敢出应,捻匪引去。

六年,署蒙城县。蒙、亳接壤,瘠苦尤甚。 炳涛
锄强梗,抚良懦,振兴书院,弦诵声作。捻匪馀党解散及各军凯撤还乡者数千人,弹压安辑,民用晏然。巡抚英翰疏陈 炳涛
治行为安徽第一,被诏嘉奖。十年,调署亳州。

寻擢庐州知府。庐州故剧郡,中兴以来,元勋宿将相望,豪猾藉倚声势为不法,官吏莫敢谁何, 炳涛
严治之,稍戢。无为州江堤,官督民修, 炳涛
禁胥吏索规费,工必覈实。府东施河口为冲途,冬涸,商船以数牛牵挽始行。时值旱灾,以工代赈,浚河深通,运赈者皆至,商民便之。西洋人欲于城内立教堂,成有日矣。 炳涛
谕地主曰:「尔不闻宁国之变耶?他日民、教有争端,尔家首祸。」其人惧,事得寝。光绪二年,大江南北讹言有妖术剪人发者,民情汹汹,奸民藉以倡团立卡,多苦行旅。 炳涛
遍示城邑无妄动,诛一真匪,其疑似者悉不问,人心旋定。三年,母忧去官。皖南兴办保甲垦荒,大吏奏调 炳涛
主其事。五年,卒于宁国。 炳涛
机警,善断狱。在蒙城,营马为贼所劫。乃传谕,诘旦城但启一门。见有马奔出,有鞍而无辔,命羁之。俄一人手 ……,回顾者再,缚之。发其封,则辔与劫物皆在,其人伏罪。在亳州,田父报子夜投井死,验无伤,井旁有汲水器。 炳涛
念夜非取水时,既原死,何暇持器。询其妇,无戚容。侦其平日与邻妇往来,拘邻妇鞫之,果得状。盖邻妇弟与妇 ……妇邀醉以酒而投之井。置汲器者,欲人信其取水投井也,于是皆伏法。

时皖北被兵久,抚辑遗黎,多赖良吏, 炳涛
为最。又有俞澍、朱根仁、邹钟俊、王懋勋,并为时所称。

澍,直隶天津人。以县丞发安徽,襄寿春镇军事。
  六月二十日,奉上谕:『沈葆桢奏「请将已故知府事迹宣付史馆」一摺,已故署福建台北府知府林达泉,前在籍办理团练随剿山东捻匪及在江苏委办局务,皆有功绩。署理崇明、江阴等县,所至民怀。嗣调署台北府,清釐积案、兴举防务,办理俱极认真。已故安徽庐州府 知府李炳涛,
前代理亳州、颖州府等处,历著政声。嗣任事庐州,除暴安良,舆情爱戴。旋调办皖南保甲、善后各事宜,劳绩尤 (第 870 页)
著。该故员等,均属遗爱在民;著照所请,将林达泉、 李炳涛
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,以彰循绩。该部知道。钦此』。 …… (第 870 页)
  头品顶戴两江总督臣沈葆桢跪奏:为知府积劳身故、遗爱在民,可否吁恳天恩宣付史馆列入循吏传,以彰治行而树风声;恭摺仰祈圣鉴事。

  窃调署福建台北府知府林达泉,于光绪四年十月初九日在任病故;丁忧前安徽庐州府 知府李炳涛,
于光绪五年五月初五日在差病故。查林达泉以江苏实缺直隶州,隔省请调台北府知府; (第 873 页)
李炳涛
以丁忧回籍人员,调办皖南善后:均蒙天恩,破格俯允。其生平治行,具在圣明洞鉴之中。臣葆桢于该故员等,迭 …… (第 873 页)
历任政绩及积劳病故之大概情形也。
   李炳涛,
河南河内县人。以捐职州判投效曾国藩大营,荐保安徽候补知府,先后代理蒙城县、亳州、颖州府各缺,历著政声 (第 874 页)
。同治十年,奉旨补授庐州府知府,十二年二月到任。嫉恶如仇,爱民如子。闻有匪徒潜煽党羽,未集而使君匹马已入其阻。故无论大姓、小户,但自居于善类者,皆倚之若长城。光绪三年,丁母忧,解任回籍;扳卧者,皇皇如失所恃。调办皖南保甲、善后各事,民乃大欢;复蒙圣慈俯鉴时艰,允其留办。 李炳涛
躬历宣、宁、广、建各处,拊循安辑、委鞫案件,夜以继日;寖受瘴气,身染患湿疮。自恐久病误公,多服凉剂 (第 874 页)
以求速效,致病日益深。濒危,语不及私,连呼「辜负」而逝。平日薪水之外,不以丝毫累地方;官不给,则质衣服以充之。殆后,始由宣城县知县沈如椿赎之以为殓;士民奔走相告,涕同声。身后萧条,一如寒素。此 李炳涛
生前政绩及积劳病故之大概情形也。
  窃以该故守等志事未竟,中道溘然;揆其图报之心,九原赍恨,何敢计 (第 874 页)
及身后之名!而圣朝于勤事诸臣赐恤务从其优者,盖念旧劳,所以风有位。语曰:「得一名将,不如得一循吏」;名将戡之于已乱、循吏消之于未形也。可否仰恳天恩,俯准将前台北府知府林达泉、庐州府 知府李炳涛
宣付国史馆列入循吏传,以励臣职、以慰舆情?臣不胜激切待命之至!如蒙俞允,再当由臣饬查详细政绩,咨送国 (第 874 页)
  己未(十七日),福州将军庆春因病乞休,允之;以穆图善为福州将军。
  壬戌(二十日),允沈葆桢请,予故福建台北府知府林达泉、安徽庐州府 知府李炳涛
事迹交国史馆列入「循吏传」。
  丁卯(二十五日),以福建绅士候选道林维源捐输钜款助赈,赏三品卿衔并 (第 39 页)